说实话,最近对联想的抨击实在是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准确地说是非常气愤。对个别意见领袖滥用话语权气愤,对个别媒体不懂装懂气愤,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追捧“爱国主义”和民粹气愤,更对很多人不了解企业战略管理还“满腹经纶”的煽情气愤。
应该说我们团队跟踪研究联想有两三年了,如果算上2007年左右我个人在《环球企业家》杂志社工作研究联想手机业务应该超过十年了,在这个时间点,觉得还是有必要谈几点我们的看法:
1.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挑拨华为和联想的关系用心险恶。
“联想5G标准投票事件”,其实还原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联想到底是否支持华为;第二句话是联想值不值得尊敬。
第一点华为官方已经辟谣;第二点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什么是爱国?联想在1997年就打败戴尔和惠普获得中国PC市场第一,三十多年估计交税也是百亿级别,很多收入颇丰但是很少交税的自媒体去抹黑联想不爱国是不是有一点奇葩?很多观点其实经不起推敲,明显带有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恶意攻击。
统称的“联想“其实包括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两大块业务,1984年创业已经34年了,距离联想从2014年手机业务达到顶峰到现在一共才4年时间,一棒子打死、以偏概全着实不厚道,挑拨就更加用心险恶。
2.联想集团的业务并没有外界所言那么差。
也许是公众对联想这个民族品牌预期太高,所以对其业务的周期性波动非常敏感。但我们团队深入研究过联想的PC、手机、企业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等多个板块,认为除了手机明显下滑之外,其他方面依然健康且有希望,况且联想集团正在进行深刻的战略转型,转型一旦成功将会是史诗级别的巨头重生,现在评价联想是失败者还为时尚早。
3.长期以来舆论压制联想的“技工贸”和“贸工技”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伪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联想主体的业务从来不是基于贸易的,那么很早很早的时候靠贸易起家,后面的技术转型也是非常明显的,否则能做到PC世界第一吗?难道批评者认为当时最高科技的PC产品是靠贸易支撑的?
另外,从商业战略的角度,技术投资并非仅仅指独立研发,现在我们看到华为这样的企业自主研发取得了成绩,值得大家欢欣鼓舞,但联想的全球化战略也是指向的技术并购、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只不过更多采用了全球化的并购和重组的思路,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在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是非常前沿和巨大的,显然,批评者在狭隘地曲解联想的战略。
4.联想目前的转型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全球化企业最前沿的探索。
联想集团目前的转型简单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PC为主体的B2C业务在新零售方面的战略性调整,这是符合大趋势的;
第二个是企业级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业务的行业拓展及应用拓展,这一点类似微软的云业务投入;
第三点是对AI的战略性布局和投资。
总体看,作为运营全球化和业务全球化,以及一年3000多亿销售额的巨头来看,这个转型非常深刻,而且是需要时间的,在全球的科技巨头中联想面临的挑战非常普遍,舆论对此的批判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缺少全球视野。
5.联想并不投机。
外界往往很简单地认为不闷头搞研发就是投机,但有没有反过来想想,“全球化”是投机吗?难道全球化并购IBM PC和摩托罗拉手机是很容易的事情吗?这不是实业吗?如果联想集团进入房地产,或者大规模做PE的股权投资赚快钱,我们可以说它投机,但事实恰恰相反,联想选择的全球化其实也是攀登喜马拉雅的南坡,对中国公司是一个历史性挑战,也注定非常艰难。
中国有多少公司在国内牛吹的很大,国外默默无闻?太多了!联想一直在打仗,打硬仗,赚辛苦钱。手机业务也是败了又战,买摩托罗拉也是有很多知识产权和渠道的沉淀价值,什么地方投机了呢?如果非要和华为这样世界级的成功企业对标,难道所有中国其他的公司都是投机的?显然,逻辑不通。
那么说到底,外界对联想一直是有偏见的,当然这个偏见有两个客观的因素。其一就是联想的总体业务和股价确实在下滑;其二就是转型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说在路上。
但这种偏见本质是“情绪化的偏见”,大部分持有这种偏见的人没有做过企业,更不用说管理过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对于1984年就开始打仗的5万联想人来说,对于也算是为中国高科技行业拼搏了半辈子的杨元庆,而或拼搏了一辈子的柳传志,以及重新回归立志改变现状的刘军,这个偏见应该像一把刀子捅进他们的心里,因为他们用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这个伟大的国家普及了电脑,构架了互联网的应用基础,他们给与了很多,需要的仅仅是理解和时间。
请容许我感性地做一点评价——中国像联想这样有雄心,也有自尊心的企业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柳传志还在老骥伏枥,杨元庆也一直在打仗,他们都不是逃兵,当然,如果他们有个别不完美,也并不能代表5万联想人。更不能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否定联想的未来,这不客观。
显然,目前事件已经给联想的声誉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破坏,这反映出很多社会层面深层次的问题:
第一,一直以来中国的自媒体环境对包括联想、华为、小米和百度等企业存在明显的恶意批判,这和个别媒体的专业能力有关,也和价值观有关;
第二,不明真相的部分公众其实一直不理解一个逻辑——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敢于在桌子上面玩牌的其实都是值得尊敬的,黑暗的商业角落有,而且很多,如果我们一味抨击阳光下的企业,本质上也是助长黑暗。说到底,这件事其实并不存在是不是为联想辩护,本身指责就是“莫须有”,对这件事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性和建设性。
为什么要冤枉联想呢?它为中国高科技行业奋斗了34年,它第一个站出来挑战中国公司的“全球化”难题,它打败全球PC巨头让我们如今这么便利地拥有了电脑、互联网,进而手机。
联想转型需要时间,联想更需要公平,他们也需要这个为之奋斗的国家和人民给与更多的爱与关怀!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周掌柜”,有删减)